我真希望AI别更新了!

再顶尖的科技,没有人类的文明也毫无意义。

时代的四个困局感谢各位同学来到我们AI创新院,今天是开学典礼,也是第一课。我今天分享的主题叫“2025混沌,陪你打一场AI升级的必赢之战”。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交流,他说,这个时代,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从2018年开始,全要素生产率就开始见顶。这意味着许多行业已经进入产能过剩阶段,结构性挑战在加剧。按照现有的方法和路径,很难在系统中创造出更好的价值,因此需要跳出这个系统,寻找新的突破方向。这是中国内部的经济情况。从外部形势来看,目前,美国飘忽不定的关税政策,对全球很多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一方面,我们的消费预期本就不足,另一方面,还有大量外贸商品需要回流,接下来的日子竞争会更加激烈。对此,我总结出了四个困局:

第一个困局是如何让老用户更多地复购。我们常说,交易之后应该是关系的建立,但现在很多商业行为却变成了“成交即绝交”。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如何挖掘用户的增值价值。

第二个困局是如何让新客户有更多的购买,本质其实是破圈——如何让圈外的人能够认可我们的价值。

第三个是如何把产品卖得更贵。未来单纯依靠卷价格的路已经行不通了。我们希望更多的产品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并且获得合理的利润。

第四个困局是如何让员工工作得更好。比如,如何让员工在8000块钱的工资水平上干出3万块钱的活。

上述这些很难的问题,如果过去仅凭一己之力、仅靠自己的体力去解决,很难。但AI时代为我们创造了非常多的可能性。借助工具,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谁先完成系统化的AI升级,谁就先拿到下一个阶段的入场券。

AI创新院不同在哪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聊聊我们的课程是如何设计的。2018年,我在做学术助理时,善友教授提到的“创新算法”一词让我印象深刻。我们一直在探索是否存在一种更好的机制或算法来实现创新。从“八个思维模型”到“一思维模型”,再到“一思维四步法”和“单点三步法”,我们的方法论不断迭代。例如,我们三步法的第一步是看外部趋势,找到刚需场景。这是创造一个好的产品的非常重要的必要条件。第二步是拆解要素,构建核心能力。从需求到供给,这是两个关键环节。第三步是用AI来赋能产品,击穿单点。学习是从理论到方法、工具再到实践的完整系统。混沌AI创新院致力于提供系统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的AI学习与实践体系。例如,我们的课程涵盖以下内容:

  • 一是战略,明确长期目标;
  • 二是用户,理解需求和市场;
  • 三是产品,通过分析创造爆款;
  • 四是营销,实现破圈增长;
  • 五是运营,提升效率;
  • 六是组织,赋能员工;
  • 七是AI赋能企业,改变生态和商业模式。

我们的课程围绕场景、本质、方法、工具和案例展开,帮助同学们理解AI革命的本质是人机协同的认知范式变革。大家记住,AI提升的不只是效率,AI提升的更是可能性。但前提是,在提升效率的基础上创造可能性,而所有的可能性最终回到商业的本质。我们的课程也是基于这些理念来安排的。课程第一部分是基石篇。我们会给大家讲一些工具,包括它的背景、DeepSeek的基本应用。第二部分是应用案例。其实这是我们的三步法,包括对外的需求、供给和产品。第三部分是六大场景:战略、客户、创新、品牌、电商运营和组织提效。最后,我们还会增加很多实战内容。比如AI赋能产品、AI赋能业务等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大家要汇报自己的方案。因为混沌更像是在教大家交方案,而不是交作业。我们是在打一场必赢之战,是一个战略级的用AI赋能我们的业务提升。除了AI学习平台,我们还有一个辅助平台,你可以直接在上面提问,我们有AI问答学习机。还有一个混沌的Innovation Agent(AI创新助理),你可以用它来拆解自己的单点三步法。我们已经在背后做了很多知识库,你用它问问题和问通用大模型是不一样的,这是混沌独有的特色。此外,我们在AI创新院还会再补充一些非常厉害的领教,很多是行业里的顶级大咖,比如阿里的ToB数字化部门的负责人,他们都是国内顶尖的从业者。他们会成为我们的领教,在交付过程中陪伴大家。希望大家多“骚扰”我们,多向我们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陪伴大家,做到有用,这才有意义。“有用”只是第一步,我们还希望半年后,甚至一年后,大家能真正用AI赋能业务、赋能企业,实现质的飞跃。你甚至能创造出一个颠覆式的产品,或者颠覆一个行业,让别人给你竖大拇指,那才是真正的“有戏”。以上就是我们整个课程和交付的背景和逻辑关系。我想在开学第一课给大家把这些讲清楚。接下来,我先把 AI 落地实战的六个场景中的三个,提前简单讲一下。

场景1:AI×战略

接下来,我们会举一些例子,让大家先睹为快。第一个例子是关于业务战略的。在业务战略中,关键是如何设计长期目标,笃定战略方向。我们总是觉得未来变化太快、不确定性太高,所以不敢想太多。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不敢想三年以后的事,我只敢想两年。”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必须敢于去想。其实,你越往远处看,方向反而会越清晰;而你越盯着眼前看,就越容易陷入模糊。我经常提到“10-3-1”原则,即“看十年、谋三年、干一年”。你越往远处规划,方向就会越清晰。大家回顾一下你们过去半年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先干了再说,别想了,干了再说。结果半年以后,又得重新再来一遍。花一点时间去做本质思考,花一点时间去归因问题的根本,找到恶性循环和冲突,这件事情无比重要。为什么我们过去很难做这件事呢?因为是徒手拧螺丝。但是,现在我们可以把所有的问题输入给AI,让它归类。比如,第一个是战略问题,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第二个是产品问题,卖什么的问题。第三个是组织问题。第四个是销售问题,怎么卖的问题。第五个是运营问题,如何提升效率。第六个是财务问题。第七个是关于外部环境和处理不当的问题。我再追问一个问题,“推导上述问题的深层次根本原因”。AI就开始基于这些命题推导它的恶性循环,AI就绘出了一张你的业务的恶性循环图。实际上,我们在辅导企业时,经常发现这些问题的根因就是这几个:一是战略和业务规划不清晰,大量问题都是由此导致的;二是对用户的理解不深刻。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根源问题。我们过去通常是用线性思维,用过去的数据推导未来。比如,去年挣了多少钱,今年挣了多少钱,明年要挣多少钱。这种做法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时候或许有道理,但在外部不确定性很高的时候,其实就不太合理了。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饼状思维”。首先要思考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多大,市场规模有多大,这由用户的需求决定。其次,思考我能在这个市场中占据多大的份额,这由你的核心能力决定。第三,思考我如何能实现这个目标,这由你的计划和任务决定。混沌的单点三步法,第一步其实就是看内外趋势。我们要研究当前的行业,是否值得继续留在其中?也要研究新的行业,是否值得进入?我们要了解这些行业的基本参数,比如行业规模、渗透率、增速和集中度。就像一个50岁的成年人必须了解自己的血压、血糖和骨密度一样,企业也必须对这些关键数据耳熟能详,否则就是在盲目作战。在行业研究课上,我曾承诺只要学生提交报告,我都会看。但因为写报告难度大,十期课下来,我只收到3份。其中,一位同学的潮玩行业报告写得很好,不仅提升了她对行业的理解,还助力她的棉花娃娃项目突破了几千万销售额。现在,AI可以在没有任何提示词的情况下,仅输入“潮玩行业的市场分析”,就能自动生成提示词、构建框架并填充内容,快速生成一份报告。虽然报告质量可能不及那位同学的,但对于快速了解行业已经足够,尤其对乙方同学很有帮助。过去完成类似任务可能需要三个月,如今AI已迭代到能在一两个月内完成。

场景2:AI×营销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营销的。营销的本质其实就是传递价值。今天的需求已经从功能需求转向情绪价值需求。最近大家都在关注京东做外卖的消息。很多人认为他难以成功,因为两大巨头已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但他为外卖小哥交五险一金,满足了用户的社会性需求,体现了利他精神,因此得到很多人支持。类似还有胖东来等品牌。所以,企业不仅要从功能到心理再到社会性需求出发,甚至一开始就要对社会有贡献。从理念出发的企业,能量更大,价值更高,支持者也更多。同时,我们不仅要谈性价比,更要谈情价比。情价比不是单纯比较价格,而是关注产品带来的整体价值。总而言之,今天做产品,要从单纯的功能价值对比,要把文化、内容加进去,转向情绪价值的对比,让人家觉得物有所值,而不是觉得自己花了冤枉钱。我们做营销时,必须要有三轮驱动。第一轮是生意阵地,也就是你做生意的地方,比如淘宝、京东、抖音,包括海外的亚马逊、TikTok等等。第二轮是内容阵地,要学会种草,把你的价值传递出去,让别人知道、接受并传播。有了这两个轮子后,要形成私域,你要让消费者回应你,与你互动,打造数字品牌的资产。偏科生是没有优势的。很多人营销很厉害,生意做得很好,但内容不行;很多人内容做得很好,但生意不行,或者私域不行。

场景3:AI×组织

第三个例子是关于组织赋能员工提效的。8000块钱的事,要干出3万块钱的绩效。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表明,分工产生专业,专业又推动分工,二者相辅相成。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AI在组织赋能中的重要性。分工、协作、专业、知识、认知和创新是企业循环发展的关键环节。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认为,组织进化依赖于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交流。AI的加入可以提升岗位能力,使组织具备智能,甚至形成硅基与碳基生命的融合,达到高级的涌现状态。在组织层面,可以通过工具(如RPA)实现智能化。例如智能客服,利用RPA抓取问题并结合AI分析,提供人性化回答,提升效率。再如分析店铺评论,通过RPA快速抓取并分析关键词,帮助商家优化产品和营销策略。这些工具让原本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高效。我们过去需要的是“一颗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超级个体”,不是螺丝钉。因为在AI的加持下,个人的能力会大大提升,从而改变工作流。今天在审视组织时,你会发现到底是岗位赋能了AI,还是AI改变了岗位。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流程可能是“行业惯例”,但未必是最优解。尤其是在AI的加持下,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AI有可能会改变我们的输入输出方式、接口形式,甚至专业分工。因此,今天撰写岗位职责时,必须明确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及AI的辅助作用。这样,你就能招到月薪8000元却能干出月薪3万元工作量的人。在AI时代,组织的本质是超级个体加上智能体。我们公司有多少超级个体,才是核心,而不是有多少螺丝钉,不是有多少牛马。

初心要正,路子要野

其实要赚钱,就需要行业足够大、足够乱且从业者相对“傻”,这样才容易实现降维打击。“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曾说,竞争对手会犯错,这正是机会。我们现在正从信息时代步入理念时代,高理念和高感性成为关键。换言之,AI时代最稀缺的能力不是创造力或想象力,而是鉴赏力。过去“眼高手低”是贬义词,但现在这样的人却成了公司的宝贝。早在2016年,丹尼尔·平克就曾提出决胜AI时代的六大能力——设计感(颜值即正义,要注重审美);故事力(善于讲述故事,传递理念);交响力(融合多元,富有创意);共情力(具备同理心);娱乐感(追求好玩有趣);意义感(注重价值与意义)。简言之,在AI时代,我们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技能。不仅要关注实用性,还要注重设计感;不仅要讲求数据,还要具备故事力;不仅要强调逻辑思维,还要培养共情力;不仅要追求财富,还要追求意义。企业与组织也应以这些能力为导向,引领自身发展。那些因循守旧、保守僵化的竞争对手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从而将市场份额和业绩拱手相让。AI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事,也能帮助我们做更有价值的事。我们要让AI帮助我们高效完成工作,为我们腾出更多时间,让我们更好地生活,成为真正的人、高尚的人、有趣且富有高级趣味的人、为世界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同时,我们借助AI把业务做好,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大家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去旅游、增长见识、提升鉴赏力,然后再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因为那些只会做重复劳动的人,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你们无需担心。我不知道AI是否会取代人类,但我相信在未来100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我们会更多地与它共处、共存,共同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未来已来,这是我们的大命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让它去干坏事,而是我们一起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所以,再发达的商业,失去人性的关怀也毫无意义。送给大家一句话:初心要正,路子要野。我们刚才讲了使命、愿景、大梦想,这就是初心。初心不正,劈你的雷就在路上。不要羡慕那些割韭菜的同行,那些不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人,他们在收费站的时候会补罚款。路子要野,要灵活。一件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做,有没有更先进的东西,有没有AI可以帮助我们。混沌希望陪伴这个时代有梦想的人,帮你们插上翅膀。谢谢大家。

无论是公司发展,还是个人成长,我们总是会遇到局限。如何打破人生和事业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认知是解开这一问题的关键钥匙。凯文·凯利、彼得·圣吉、尤瓦尔·赫拉利、张首晟、周其仁、俞敏洪、左晖……混沌500多位大咖老师的智慧将与你为伴。扫描下图,和混沌一起认知世界,成就梦想:

常见问题

AI创新院的课程设计有哪些特点?

混沌AI创新院的课程设计基于系统化、一致性和有效性的AI学习与实践体系,涵盖战略、用户、产品、营销、运营、组织和AI赋能企业七大模块,围绕场景、本质、方法、工具和案例展开,帮助学员理解AI革命的本质是人机协同的认知范式变革。

AI时代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局有哪些?

企业面临四大困局:一是如何让老用户更多复购以挖掘增值价值;二是如何让新客户更多购买以实现破圈;三是如何把产品卖得更贵以创造更高价值;四是如何让员工在有限薪资下发挥更大效能,借助AI工具创造更多价值。

AI在战略规划中如何发挥作用?

AI可辅助战略规划中的“10-3-1”原则(看十年、谋三年、干一年),通过输入业务问题自动归类并推导深层次原因,绘制恶性循环图,帮助识别战略不清晰、用户理解不足等根因,替代过去线性思维,转向基于行业规模、市场份额和核心能力的“饼状思维”。

AI如何赋能营销策略?

AI营销需注重情绪价值,从功能需求转向情价比,结合文化内容传递整体价值。营销需三轮驱动:生意阵地(如淘宝、抖音)、内容阵地(种草传播)和私域互动,避免偏科,通过AI分析实现价值传递与品牌资产构建。

AI在组织提效方面有哪些应用?

AI通过工具(如RPA)提升岗位能力,例如智能客服自动抓取问题并人性化回复,或分析店铺评论关键词以优化产品。AI改变工作流,使“超级个体”取代“螺丝钉”,明确岗位能力与AI辅助作用,实现低薪资高绩效的组织进化。

AI时代最稀缺的能力是什么?

AI时代最稀缺的是鉴赏力,而非创造力。需具备丹尼尔·平克提出的六大能力: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注重高理念与高感性,超越传统技能,以理念引领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