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放弃完美吧,单点极致才是产品的出路

极致≠完美。做产品不求十全十美,但求单点极致。对“单点极致”一个比较好的描述叫“一针捅破天”,过去做事情必须把面铺得足够宽,而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在极小的地方把纵深做到极致,最后的收获反而更大。少做一点事情,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策略。

今天我们使用某种产品,不完全是在用它的功能,更多的是在用它散发出来的一种感觉,一种调性。例如,用苹果手机和用小米手机的就不是一类人。我们已经走入审美时代,关于“审美主义时代”产品的基本特征,极致非常重要。

用最好的原材料,货真价实

同仁堂和苹果都是最好的例子

倾注感情,做到极致

同仁堂有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即使药材里每一味材料稍微变化一下,患者可能不知道,但是同仁堂也会坚持选用最好的原材料,做最好的药材。俗话说就是“货真价实”。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容易吗?同仁堂说:“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说,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道的。这是对自我的一种不断挑战。

这让我想起《乔布斯传》里的一个小故事。乔布斯小的时候,他的养父会做木匠活儿,家里要做一个立柜。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立柜靠墙的那面会用简易的木板或者胶合板,能够看到的平面用好木头。而乔布斯的父亲不一样,靠墙板也会用好木头。乔布斯问他父亲:“后面我们根本看不见,你为什么还要用好木头呢?”他父亲说:“你是看不见,但是你知道这个柜子后面是好木头,和你知道柜子后面是坏木头,你对这个柜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句话影响了乔布斯一生。乔布斯做Macintosh电脑(俗称Mac机)时,他要求工程师必须把线路板弄得整齐、漂亮,优雅而简洁,并要求线路板上印上工程师的名字。当工程师问他为什么时,乔布斯说:你做这台电脑出来,如果你知道里面的线路板是整齐的,和你知道里面的线路板是混乱的,你对这个机器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对这个机器的感情不一样,你做出来的产品就不一样。

非常可惜,Macintosh电脑并不是很成功,但这种追求极致的做法却在另外一款产品上帮助了乔布斯,也挽救了整个苹果。1997年乔布斯回到苹果以后,他把苹果的上百款产品砍掉,只留了四款产品。其中有一款就是著名的iMac个人电脑。iMac没有任何技术上的突破,唯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设计。

有一个传记记者写道:“当乔布斯展示第二代iMac样机时,他看起来就像一位骄傲的父亲。乔布斯提醒我们注意iMac外壳的边缘,他解释说,第一代iMac的外壳是由三个塑料磨具组合而成的,那个地方有一条细细的接缝,而新一代iMac的外壳边缘没有接缝。我敢肯定,世界上没有一个用户注意到了苹果的这项改进。但乔布斯侃侃而谈,就像米开朗基罗描述西斯廷教堂的穹顶绘画一样。”

很多人都用过苹果的iPhone,库克接手苹果后,就不做黑色的苹果手机了。黑色的iPhone在接缝的切口处会留出一点白边,这是任何工艺都切不掉的。乔布斯居然让工人用人工的方式把白边涂黑。可见他对细节要求到怎样的程度。事实上,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一点,甚至会认为是在浪费,但是乔布斯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做到了极致。

明明是吃饭,却敬畏厨师

产品极致,一生悬命最终成就伟大的事情

同样的极致精神我们在饮食界也能看到。日本有一位老人叫小野二郎,被誉为“寿司之神”,他一生都在做寿司。要到店里吃饭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奥巴马去日本访问,安倍请他吃饭,就是在小野二郎的小小寿司店里。

黄太吉赫畅去过,我问他什么感觉,他说:“我明明是顾客,是吃饭的,可是我怕他。吃饭的怕做饭的,对他有一种敬畏感,对他的作品有一种敬畏感。”当大家对你的作品有敬畏感时,你会获得别人多么大的尊重啊!

充分说明,人不需要做多么大的事情,或者说事情没有大小。在小事情中,注入你的生命和情感,最后焕发出来的力量,太了不起了。用这样的精神做任何事情,就是一种产品的极致的精神。

日本有一个成语来描述这种精神,叫“一生悬命”,我们可以体味一下这四个字的力量。对作品付出一种情怀,慢慢的,这个作品有了意义,甚至超过自己生命的意义,最后这个事情成了伟大的事情。

产品成为唯一衡量标准

追求细节,单点极致用户持续尖叫才能成功

说说我的创业史:当初我创办酷6的时候,是一个从搜狐出来的总编辑,没有什么产品概念。融资、联系重要客户、见记者、与政府打交道、拿各种各样的批文……是以前我认为做CEO最主要的事情。后来,才发现自己最大的错误是:我根本没有产品意识。

到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之后,我创办了中欧创业营。之所以今天中欧创业营成为中国最好的创业课程,是因为今天的我,是把自己当做产品经理来看待。我想,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教授像我一样,所有课都盯着,学生所有的课外活动我都参加。而我最内核的产品就是自己的课程,我的课程本身会比我这个人重要得多。

我希望做一个很纯粹的产品,一点一点地打磨。我想像“寿司之神”一样,一生就把课讲好,“一生悬命”。现在,我什么都不看,一切以产品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产品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敢于说出真实的想法,变得很苛刻,追求细节。

后来,当我重读《乔布斯传》时,我对乔布斯的理解加深了。乔布斯说:要么天才,要么狗屎。对于天才,你不要用常人的眼光去苛求他,他只是对产品有着极致的追求。

吴伯凡有篇文章中说:今天是“0”和“1”的时代。99分、100分和101分之间,从量上看相差微小,在本质上看何止天渊。99分= -1分,100分= 0分,101 分=1分。这就是天才和狗屎的数学公式,做到100分实际值是0分,101分才算天才,99分以下都是无尽的黑洞。

过去的时代,同一个行业可以有很多种存在。今天,互联网时代,要么全输,要么全赢!过去我们做人力资源,有项满意度调查,现在我认为满意度等于零。今天的衡量指标是“尖叫度”。满意度的十倍才叫尖叫度。但是,比尖叫度更可怕的是动态尖叫值。你今天达到这个尖叫度,明天达到同样的尖叫度,用户就不尖叫了,你要永远超越用户预期。想想看,这要把做产品的人逼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

这里要强调一个概念:极致≠完美。这句话非常重要。做产品不求十全十美,但求单点极致。千万不要求完美,这个时代没有完美的事情。

我们说审美与极致,其实我认为极致是一种精神和状态,不是一种功能,极致代表的是十倍于满意度的一种精神状态,而具体到产品策略,就是“单点极致”。

对“单点极致”一个比较好的描述叫“一针捅破天”,过去做事情必须把面铺得足够宽,而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在极小的地方把纵深做到极致,最后的收获反而更大。

还有一句话我也很喜欢:“杀鸡用牛刀”,或者说“大马拉小车”,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做一个小的事情。我之前毕竟做过上市公司CEO,也算见过世面,今天,我只做一个小事,就是创业营,把它做深,这就是单点极致。

少做一点事情,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策略。

常见问题

什么是单点极致?

单点极致是指做产品不求十全十美,而是在极小的地方把纵深做到极致,即“一针捅破天”,通过少做事情但做到极致来获得更大收获。

极致和完美有什么区别?

极致不等于完美。做产品不求十全十美,但求单点极致。这个时代没有完美的事情,极致是一种精神和状态,代表十倍于满意度的精神状态。

乔布斯是如何体现极致精神的?

乔布斯要求Macintosh电脑线路板整齐漂亮并印上工程师名字,认为这会影响对产品的感情。他还让工人手工涂黑iPhone切口的白边,倾注情感做到极致。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小野二郎一生做寿司,让顾客对其作品产生敬畏感,体现了“一生悬命”的精神,即在小事情中注入生命和情感,最终焕发巨大力量。

在互联网时代,产品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今天的衡量指标是“尖叫度”,即十倍于满意度。但更可怕的是动态尖叫值,需要永远超越用户预期,做到101分才算天才,100分实际是0分。

李善友是如何将极致理念应用于创业营的?

李善友把自己当作产品经理,所有课都盯着,学生活动都参加,最内核的产品是自己的课程。他追求“一生悬命”,只做创业营这一件事并把它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