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邵亦波面对面:满足人类真正需要,需要创业「特种兵」

自我成长,找回真实的自我。

说起人类的苦难,我们马上联想到外在的苦难,比如饥荒和疾病。然而在很多发达国家,物质匮乏已渐渐不是问题,但另一种苦难 ——人们内心的空虚,孤独,迷茫,焦虑 ,并未随之消除。相反,人们的心理状态每况愈下:统计数字显示,美国近 7% 的成年人在过去一年至少出现过一次重度抑郁;从 2007 年到 2015 年,美国青少年女孩的自杀率翻了一倍;中国有五千多万忧郁症患者,而焦虑症患者最近十年涨了四倍,也达到了五千多万。其中大多数人默默承受,不敢找医生,甚至不愿意让最亲的人知道。

这些数字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人未被确诊为精神障碍,但他们的内心并不快乐充实,活在焦虑当中,以为得到朋友圈的下一个点赞、下一次的升职机会、或财产再加一个零,就会快乐。许多「有幸」如愿的人却失望地发现:快乐只持续几天,甚至几小时,而焦虑却无止境,因为他们继续渴望被点赞、升职、发财,而且爬的越高,越怕跌回去,焦虑只增无减。

而且,外在物质上的苦难,也源于内心的障碍,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解决外在问题。举例来说,让世界上饥饿的人全都填饱肚子需要 300 亿美元,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庞大,但美国人一年花费在减肥计划和产品上的费用却超过 600 亿美元世界上。现有的经济体系和商业模式有自己的「意愿」和惯性。这个意愿显然不是减少人类的苦难。从人心出发,重新审视我们的经济体系和商业模式,新的解决方案也许就会出现。

关于人类深层次的需求

人们想要吃糖,其实需要的是营养;想要性刺激,其实需要的是亲密无间的关系;忍不住埋首手机里,其实是渴望每分钟都能过的有意义;想要名利,其实需要的是爱;想要财务自由,其实需要的是心灵的自由和开放。

就像多吃糖不健康,只关注「想要」什么,不去了解自己和正视心底真正的「需要」,是人们焦虑、空虚、孤独和迷茫的根本。

创业满足人们的「想要」比较容易,但大多时候无法减少苦难,甚至恰好相反。很多科学研究指出,Facebook 的使用和美国青少年忧郁症上升直接挂钩。一个赫赫有名的硅谷 VC 和我坦承,人类的七宗罪—— 虚荣、嫉妒、愤怒、怠惰、贪婪、过度及色欲,他投资的很多成功公司都依靠和助长其中至少一两条:Facebook 是虚荣,Zygna 是怠惰。

世界上的苦难和不幸,无法靠满足人们的「想要」解决。洞察和满足人们真正的「需要」,需要超人的智慧和毅力,需要创业者的特种兵。他们首先需要修心,像王阳明说的格物致知,了解自己最深层次的需要。自己有所领悟,才能去体会和帮助他人。对投资者来说,投资那些满足人类的「想要」,如占有,刺激或攀比等欲望的企业可能更容易赚钱,但我选择支持有理想的创业者做更加有挑战和更有意义的事。

▼ 课程主题:自我成长:找回真实的自我

课程录制时间:4月16日下午14:00-17:00

课程内容:

  1. 为什么每个人需要这样的心灵反思?
  2. 引发自我反思的核心触点;
  3. 找回真实自我的方法;
  4. 自身经历分享。

报名要求:仅限 30 个名额,定向招募有心灵成长愿望的混沌大学研习社同学。

报名方式:请用手机「横拍」一段少于 5 分钟的视频并以附件形式附上,包括以下内容:

  • 1 分钟的个人简介(最好有个人鲜明特色,例如:你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
  • 个人经历:(可二选一)
    • 个人成长(人生中所经历的最难忘的事,这件事对你重要为什么)?
    • 如何度过你人生当中的至暗时刻?
  • 如果你还有其他想对我们说的话,请告知。

请在邮件中注明:

  • 混沌大学研习社学习 ID 或注册手机号
  • 个人姓名、联系方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常见问题

邵亦波创建的慈善基金Evolve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Evolve慈善基金不以盈利为第一目标,而是着重用科技满足人类深层次的需求,目标是减少世界上的苦难。

邵亦波认为现代人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

他指出,在物质匮乏问题得到缓解的发达国家,人们内心的空虚、孤独、迷茫、焦虑等心理苦难并未消除,反而心理状态每况愈下,表现为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数量激增以及自杀率上升。

邵亦波如何看待‘想要’和‘需要’的区别?

他认为,人们‘想要’的(如吃糖、性刺激、名利)往往不是内心真正的‘需要’(如营养、亲密关系、爱)。只关注‘想要’而不正视心底真正的‘需要’,是导致焦虑、空虚、孤独和迷茫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邵亦波认为满足人类的‘想要’无法减少苦难?

他指出,许多成功的商业公司依赖于助长人类的‘七宗罪’(如虚荣、怠惰)来满足人们的‘想要’,但这往往无法减少苦难,甚至可能加剧问题,例如Facebook的使用与青少年忧郁症上升直接相关。

邵亦波认为什么样的创业者是‘特种兵’?

他指的是那些致力于洞察和满足人们真正‘需要’的创业者。这类创业者首先需要修心,了解自己最深层次的需要,然后才能去体会和帮助他人,做更有挑战和更有意义的事,而非仅仅满足人们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