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环境年年在变,公司战略到底要不要变?新技术月月迭代,产品研发和设计到底要不要随时站在最前沿?每一届用户的爱好天天不一样,到底如何抓住他们的心?在上周研习社的课程中,任天堂中国前资深副总裁、战略领导力专家伏磊以战略杠杆这个思维模型,拆解了拥有130年历史的企业任天堂的战略迭代思路,以及成功实现人才、创意双双大爆炸的组织管理秘密。(点我复习课程笔记)战略杠杆有四大要素① 战略支点往往是企业的价值主张或者使命,要稳。② 真北目标,一定是跟战略支点相对应的一个单一KPI,这个目标要设定准。③ 战略引擎,往往是由公司最初的核心能力演化而来,发力要狠,舍九取一。④ 战略杠杆是企业的外部要素,往往是整个外部红利、行业风口,要有十倍速的变化,要顺。在这四个要素中,外部环境几乎年年都在变,所以战略杠杆也必须跟着变,不然它就不能适应;战略引擎也是经常会产生变化的。但是,战略支点和指北目标相对不会变。那么,来自各行各业的混大同学,如何用同样的战略杠杆思维模型,拆解自己所在行业的问题和前景?
1商贸城的极限点到了,接下来该往哪个方向走?
符仲栋 @ 深圳分社我公司是做商贸城的,也就是商品批发集中地。我们公司从5年前开始遇到了第一曲线的极限点,不止是我们公司,整个商贸城行业都遇到了极限点,这是个行业环境的问题。
一、首先用要素拆解来分析我们公司遇到极限点的原因。
- 供需连 在以前电商没起来的时候,消费者买东西都是去线下商店,所以我们的商贸城作为"连"这个节点商铺的供应者,是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的。电商起来后,消费者购物很大部分转移到网上商店,实体商铺需求就少,所以我们的商铺需求就大大减少。
- 场景拆解这个也是和上面一样也发生转变,以前的购物场景是外出去商铺实体店购买,现在的购物场景是室内电脑或随时随地的手机去线上购买。
- 单一要素最大化矩阵 按照当时的环境变化情况,我们应该转型去做电商物流集散中心,关注线上商业运营的情况,抛弃实体商贸批发中心,无视线下商业运营。
- 使命、愿景老师说,愿景是短期的,使命是长期的。我们公司当时的愿景是做全国领先的商贸物流城(虽然有物流这个两个字,但在物流上的耕耘很少),这个是比较短期的目光,所以一直陷入商贸城里面挣扎。其实做商贸城底层就是是服务商铺经营户、线下商家去更好地做生意,助力城市商业发展。如果我们的目光能更长远,使命像阿里一样帮助商家更好地做生意,助力城市商业发展,我们就可以用我们的专场去建立城市里的商品物流集散中心,协助电商发展。那么供需连就变成以下这样
二、未来业务发展展望
因为现在大多城市的电商物流中心已经逐渐建成了,我们现在再去做这个已经失去了时机。那么我们还可以向按方面发展呢?先看看现在的大趋势,未来十倍速变好的会有哪些?
- 国民收入越来越高,消费升级
- 人口老龄化未来十倍速变坏的:人口增速下降我们擅长依然是拿地开发。我们不擅长还是内容运营。得出单一要素:
所以我们要做养老地产,前段时间我们也引进了有康养产业运作经验的股东。目前许多养老地产是打着养老的幌子买住宅、卖金融服务,名不副实。所以我们要加强老年人养护的专业度、服务的专业度,但转型不易,任务艰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一位建筑设计师关于时代的思考
孙亮 @深圳分社 我们公司是做建筑设计的,我从毕业以来,也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基本完整的经历了中国房地产业从百花齐放的上升,到标准化高周转的巅峰。那么在之前的近20年间,我们公司从一家小公司成长到现在破千人的顶级设计公司,自己的努力和认真是一回事,也很大程度上是赶上了这一波的地产浪潮,2010年之前,哪怕现在全国排名前二十的公司,对怎么做房地产都是一脸懵逼,那时候的设计市场是百花齐放,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都有实践的可能,只要敢接,市场上有的是机会。
拐点出现:
从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房地产市场明显的出现了拐点,从微观角度,市场上欧式建筑已经不在吃香了,转而现代风格的建筑开始层出不穷,到2019年下半年,已经基本都是现代建筑风格的天下,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人已经变了,01:这个人包含使用者,买房的主流人群,已经从以前的70、80后,变成了90、00后,新的人群,对于美学,对于尊贵的理解,对于生活的要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品的要求决定了产品的形态和产品的设计;02: 这个人包括购买者,一方面是房价实在太高,一方面是人群的理念也确实变化了,更主要的是新一代大部分有老一辈留下的房子,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买房已经不是必须的事情,03: 这个人还包括领导人,在这一届领导对于房子的定义成是住的而不是炒的的时候,就对于一路飙升的房地产套上了笼头。04:最后这个人还包括整个社会人,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经济放缓,文化自信力提高,都会让人在购买的时候,不仅仅是以前为了面子为了彰显自己有钱而去做,而是变成了,我喜欢我才会买的态度,购买的冲动和诉求已经完全不同了。
那么,什么是现在的十倍速坏和未来的十倍速好?
现在的十倍速坏,大概就是之前的十倍速好了,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是后面堕落的原因,继续高周转,规模化,标准化,类似于碧某园、恒某地产一样,流水话标准化生产,质量差,没创意没特色,细节差的公司,在前十年能数一数二,接下来还敢这么玩,就等着亢龙有悔吧。
而设计公司是一样,推上更多的人,更高速的流水化生产,缺少创造力,缺少把握市场的能力,可能依然有存在的空间,但一定为遇到巨大的瓶颈和相互厮杀兼并的挑战,毕竟,不管美国和日本,目前也都有超大型的标准化地产公司和设计公司,做着东海岸和西海岸一样的别墅产品,依然能活着不错,但同样,3亿人的美国,这样的大型公司也就那么几家。
所以马上的十倍坏,大概就是继续延续以往的标准化来不思进取。
另一个十倍坏是市场潜力,其实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虽然中国现在有3亿的类中产,以及近11亿待开发的贫困人口,从商业角度,确实还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全球市场,但中国3-4线城市,也盖了好多好多的房子啊,哪怕那些房子丑,施工差,卖不出去空着,但这些房子也不可能就当烂尾楼拿来拆了,所以房地产市场并不等同于那些因为还有那么大的贫困人口而产生的商品市场,房子不像卫生纸,用完了还要买,拿东西盖了,总要挺立个几十年吧。。。。
那,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说了可怕的、没有希望的坏,来看看有什么能十倍好的希望。
目前来说,最有可能的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未来效率的极大提升,而这一块,大型公司会在基础技术数据上具备先天优势,如果能赶上技术飞跃带来的高速列车,那么大型公司可能可以在仍然保持现有业务量的情况下,大幅度的裁剪人员,从而大幅提高企业净利润,从而可以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带来更高的效率,朝向标准化房地产领域的巨鳄去进发。
第二个十倍好是政策,当国家放开了村土地可用于个人建造的时候,相当于打开了另一片市场,给类似于发达国家的小型化专业公司打开了一条新的市场,未来我们追求个性化的人越多,需要独立设计的建筑就会越多,这种个性化的产品是高设计费带来的,从而产生新的市场机会。
我能做什么?
我会考虑走技术路线的,设立独立小机构,研发可用于设计的黑科技,提高设计效率,提高设计创意,提高设计表达,在以往标准化的业务中,保留下标准化时代形成的好的经验,摒弃掉高速发展时不得不接受的同质化,把有效开发和创意设计结合起来,我们的战略支点依然是"做好房子",真北目标仍然是"让甲方满意",但我们的战略引擎需要从"标准化,快"转变成"有趣、可实施",而战略杠杠依托于"技术",这样,我们的技术研发,可能可以同时对大型标准化业务和小型个性化业务给予支持,这不是曾经人力时代好兼顾的,但这是智能时代的特殊性可达成的。
未来,值得期待!
3在抽油烟机这个尴尬的行业,我们怎么破局?
苹果泺 @杭州分社油烟机行业是个非常尴尬的行业,虽然隶属于大家电,但它相比于普通家电尴尬的一点是需要在硬装完工前就要安装完毕的物件。所以这几年房产行业的一些变革,对油烟机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0倍速变坏的因素
- 精装房政策严重压缩了油烟机零售部分的销售额占比,只能走工程销售模式,不仅利润空间极大地被压缩,而且失去了直面用户的机会,所以话语权低了很多;
- 诸多大型企业进军油烟机行业,竞争激烈;
- 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年轻一代的人越来越少,新房装修的人越来越少;
- 房子是耐耗品,换新周期长;
10倍速变好的因素
- 在精装房的基础上,人们对房子软装的诉求越来越强,油烟机行业对应的软装系列的诉求就是厨房小家电系列;
- 人们对厨房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洗碗机、净水机、烘焙工具、消毒柜等;
- 人们追求健康可口的饭菜,却没时间烧饭,所以叮咚买菜、半成品食材很受欢迎;
- 年轻一代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类似小熊电器这样有特定风格的小家电很受欢迎;
-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国货、民族品牌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喜爱,这是民族品牌崛起的大好时机;
- 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的口碑越来越好,正是民族品牌的油烟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大好时机;
战略关键支撑要素
无论外界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支撑企业一直受到用户欢迎的关键支点不会发生变化:让生活变得更幸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