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苦,都挺苦的。前两天微博上有人说:“请用四个字评价一下,2019年对你怎么样”。评论里点赞最多的是这四个字:“穷追猛打”最近有个热门话题,说第一批90后马上就要30岁了。但凡网络上提起年龄这个话题,后面大抵需要挂一个令人焦虑的词。比如35岁在百度百科上有个专门的定义——职场生死线。再比如90后把假发和猫粮买上了双十一热销榜,被解读为两种典型现象:焦虑脱发、孤独经济。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苦,特别是到了年底,当复盘和总结成为关键词,孤独和年龄焦虑首当其冲,成为时髦的流行语。
这样是不对的。
总有人正「年轻」
“年轻人做的都是对的”。日本哲学家鹤见俊辅这么说。听起来鲁莽,但这里所谓的“年轻”和“年龄”没有关系,指青春状态下包含着向上的能量。如果盘点2019年的科技大事件,伊隆·马斯克可以因为好几件事上榜——特斯拉股价半年上涨了130%,最近公布的概念车Cybertruck轰动全球;私营太空公司space X频繁上天……马斯克今年48岁,距离他的“移民火星”梦想实现还很远,但没人敢轻视这个梦想,因为没人能忽视他眼睛里的「年轻」能量。
关于年轻的故事还有一个。马斯克的思维方式,是今年6月李善友教授在年度大课上讲到的“第一性原理”。整整两天的课程非常烧脑,会场的最后有一对父子站着听课,格外瞩目。父亲攥着小朋友的手,眼睛却紧紧盯着大屏幕热泪盈眶,时不时用空余的手拍下PPT上的知识点。小朋友很小,当然听不懂哲科思维,所以走来走去在玩。善友教授讲到马斯克如何用第一性原理建造火箭的时候,儿子突然拽了拽父亲的手说:“爸爸,我长大也要造火箭。”父亲回头应了一声,两个人继续一起手拉着手看大屏幕。我站在他们身后,看见他们俩的背影上都写着“年轻”两个字。小孩未必能听懂几分课程,但我想,这种陪伴很幸福。
谁的心里没有「一团火」
相互「陪伴」过的人才能看见年轻跟年龄无关,但造火箭的“心火”永远值得陪伴。继续来说说陪伴这件事。这个词有些虚,我们用几个数字跟你聊聊:这一年里,混沌大学的同学们累计学习了长达517万小时。周末早起肯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每周六早上的首播课,在过去的一年里有整整84.5万人参与。“习惯了,感觉有老师讲课,有很多同学陪着,挺好的。”我们收集到的一则用户反馈这样说。还有一些数字,比如过去一年里,不到8点就已经开始学习的,有9.3万人;凌晨2点还在看课的同学,有10万人。这些特别的学习记录背后,与其说混沌大学在陪伴你们,不如说每一个同学都在陪伴混沌大学成长。有时候我很难理解陪伴这个词的意义,直到我亲眼看见它。9月的时候混沌大学组织了一场创新学院超级训练营,整整5000人在一艘游轮上学习。游轮上彻夜灯火通明,同学们总在无休止的讨论、练习。
“再陪我对一遍PPT吧。”有一次锁上会议室出来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大约四五十岁的同学一边拆泡面,一边蹲在走廊上跟他的组员们说。那时候已经凌晨1点,一群成年人学习忙到凌晨才开始吃晚饭,不累吗?想来想去都难以理解,最后,我想到了梵高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却只看到烟”。这是独属于那些互相陪伴过、一起学习过的同学们的火。
最痛苦的时刻就是最闪光的时刻
年末总是需要一些回顾,用那些印象最深的片段织起一张网,构筑成2019年的底色。比如,今年混沌君最特别的时刻之一,是4月11日凌晨5点。如果不是被数据提醒,我绝不会记起这么早起听这么烧脑的课程,会不会很痛苦。但大概,这些努力到甚至有些痛苦的时刻,就是2019年最值得自豪的时刻。
那么,关于2019年,你有哪些最想记住的时刻呢?陪你这么久了,今天混沌君也想听你说:
请回答2019.你——最澎湃,最难熬,最遗憾,最自豪,最挣扎,最成长的是哪些时刻?在本文下方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吧。那些闪闪发光的时刻,我们都将珍藏,送上跨年彩蛋大礼,还可能让你的故事走上混沌创新TALK直播夜。
对了,还有一则关于陪伴的事,忘了跟你说:年末你有安排了嘛?没有的话,让混沌大学陪你过吧创新TALK 即刻抢券↓↓2020继续陪伴阅读原文↓↓抢直播券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