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磨练心力,要经历3个阶段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公司好久没打胜仗了,团队氛围死气沉沉。对于公司战略,你拿出天才一般的构想,却遭到合伙人的集体反对,因此你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项目动工已过半,收到客户投诉要求撤单,不知该如何处理应对,进退两难。

面对这样的感受,你是否一直寻求一条可靠的解决途径?你能否想在别人的负面评价中保持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到底哪些波折、痛苦,会成为磨炼我们自己的条件?

知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将结合心理学原理,通过多种案例分析,引导你理解焦虑、认识自我、培养心力,带你一步步梳理怎样经由建设心力来应对波折和变化,学会如何通过“长出”新的自我,来突破现实的限制。

陈海贤,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心理学家,知名心理咨询师,“自我转变训练营”主理人。知乎心理学大V,粉丝数超百万,在微信、小红书、抖音也拥有大量的粉丝群体。心理学畅销书作家,著有豆瓣高分图书《了不起的我》《重新找回自己》《爱,需要学习》。

本周六,陈海贤老师将做客混沌,分享“心力重构”的方法,让我们重新理解什么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以下是课程内容的精彩剧透:

磨练心力,要经历3个阶段

磨练我们的心力,常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对应三种思维状态:

第一阶段:扭曲现实的应该思维。

比如,这一阶段的企业管理者,会这样扭曲现实:公司应该永远辉煌发展,业务应该一切顺利,团队应该该给力配合,我应该一直能赢,我应该一直信心满满,我应该一直心力充沛,下属应该理解公司的愿景和困难,应该跟公司共进退。

第二阶段:受困现实的功利思维。

这一阶段,我们会被现实困住,现实那么困难,我们想不出应对现实的办法。慢慢地,我们的意愿,我们的想法,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的计划,我们是谁,都在现实面前牺牲掉了,觉得它无关紧要。这时候,我们也许会变成理智的人,可是不会变成一个心力特别强大的人。

第三阶段:超越现实的信念思维。

当我们重新回到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有一个笃定的东西,无论外界怎么变化,我们内心里要的方向都是确定的。这个确定的方向是我以什么样的方式成为我自己。当一个人以这种方式讲话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一种号召力,让很多人跟随着他。

如何磨练心力,如何让自己越来越强大,如何发现自身的局限?点击下方海报学习精彩课程:

与他人关系的3个阶段

我们都会受困于他人的情感、观念,与他人的关系敏感。相似地,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存在这三种状态:

扭曲现实阶段

我们在关系里是很自我中心的,认为别人都是满足自我需要的工具,他人不重要,就像婴儿,我们哭了就有人来安慰我们,饿了就有人来给我们喂奶,觉得这个世界是围绕着我们来转的。

受困现实阶段

当我们慢慢发现这样不行的时候,就会进入讨好阶段,外界很重要,我们不重要。讨好阶段以牺牲自己的方式去满足别人,把我的需要压抑起来,然后对他人的反应和评价很敏感,觉得别人喜欢我、认同我、拒绝我是天大的事,我只能根据别人的反应来想我要怎么办。

超越现实阶段

我们自己长出来了,不是完全地像第一阶段的以自我为中心,它是一个独立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把自我和他人当作平等的个体,另一方面,我要为我自己负责,我是我自己的人生主宰。然后,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异,能妥善地处理这种差异,以不牺牲自我的方式去协调自我和他人的关系。有时候就算真的做了牺牲,那也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迫的。

如何协调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如何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把自己生长出来?点击下方海报学习精彩课程:

“亚洲烟王”“橙王”褚时健

褚时健曾是“亚洲烟王”,很厉害的一个人,中国顶级企业家,在70多岁时突然变成了阶下囚,女儿在狱中自杀,他自己还一身病。大家可以想想,一个人从人生的顶峰突然跌倒到人生的谷底,他是怎么做的?

王石去看他的时候,褚时健差不多80岁。他看着满山的橙子树跟王石说,你看,这些树5年以后就能结果了。他全然不顾5年以后他已经85岁高龄了,他也没有想5年以后这些橙子能不能卖出去。这超越了年龄,超越了结果,他只是说这个东西有希望,5年以后就可以结果了,5年以后怎么样,我在不在了,橙子卖得怎么样,不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他找回了自己。

我们普通的创业者、职场人,该如何发展内心的信念?如何不断找回心力,发现自己?点击下方海报学习精彩课程:

常见问题

磨练心力需要经历哪三个阶段?

磨练心力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扭曲现实的应该思维,认为事情应该按自己预期发展;第二阶段是受困现实的功利思维,被现实困难困住,牺牲个人意愿;第三阶段是超越现实的信念思维,内心有笃定的方向,以特定方式成为自己。

与他人关系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与他人关系的三个阶段是:扭曲现实阶段,以自我为中心,视他人为满足需求的工具;受困现实阶段,进入讨好模式,压抑自我需求,过度在意他人评价;超越现实阶段,将自我与他人视为平等个体,能协调差异,为自己负责。

褚时健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褚时健的故事说明了一种超越现实困境的信念思维。他在人生谷底时,不顾高龄和未知结果,专注于5年后橙子树能结果的希望。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他找回了自己,超越了年龄和结果的限制,展现了强大的心力。

什么是超越现实的信念思维?

超越现实的信念思维是指内心有一个笃定的方向,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要以特定方式成为自己。这种状态下的人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其内心的方向是确定的,超越了现实条件的限制。

如何协调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协调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关键在于进入超越现实阶段,将自我和他人视为平等个体。既要为自己负责,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也要理解并妥善处理与他人的差异,以不牺牲自我的方式去协调关系,任何牺牲都应是主动选择而非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