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人际关系问题,要从调整自己的关注点开始

沟通,从“心”开始

近期,有一篇文章被刷屏——《那些微信回复‘嗯’的人,已被踢出群聊》。

“嗯”字作为话题终结者,在沟通中,被视为一种不尊重别人、高冷的表现。其实有时候,也许你只是忙,等意识到不妥,为时已晚,你已经失去了与对方沟通的机会;有时候,也许你真的认为”嗯“只是一种表达肯定的方式。

所以,好的沟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比专业技能还要重要。

为什么沟通如此重要?

都市白领的一天也许是这样的,“早上7点起床,9点开始工作,10点开会,11点与客户沟通,13点做方案,15点方案初稿完成,16点开会讨论方案,18点修改方案,21点下班回家。”

琐碎而繁忙的工作,下午6点要开会的领导,99+未读的微信信息。

这时候,你给另一半发了个信息“刚下班,好累,早点休息”。对方几分钟后回复“好的,晚安”,然后几天都不回你信息。你才意识到,你的一句“好累”让他(她)感觉和你聊天很累,其实,你真正想表达的就是字面意思,“上了一天班,很累,我想休息下”。

不少人为沟通感到烦恼,不知道如何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也不知道怎样理解别人真实的意图,常觉得自己像一只“孤独的刺猬”,在职场步履蹒跚、满腹焦虑。

其实,你需要的是有效沟通模型。

乔哈里窗格,在沟通中展现“自我”

乔哈里窗格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它包括四个象限,即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隐藏的自我与未知的自我。

在与人沟通时,我们经常采用“公开的自我”,也就是”我知道、别人知道“的自我。有些人之所以和别人尬聊,是因为你对别人不了解、别人对你也不了解,共识太少。这时候,你可以适当和别人分享“隐藏的自我”,即别人不知道的我。

例如,在工作中,大家看到的你也许严肃、也许活泼、也许认真、也许审慎,但给人感觉总是很模式化、公事公办、不接地气,这时候你展现一部分生活化的自己,比如一个严肃的领导,忽然分享了一个与她孩子愉快玩耍的视频,就会产生一种“反差萌”。

在沟通中,有些部分是盲目的自我,也就是别人知道的而”我不知道的我“,这就会造成一定误会。比如你性格中的缺点、你的沟通方式给别人造成伤害。为什么你感到“越大越寂寞?”其实困扰你的不是寂寞,而是越来越封闭、不愿意接受别人合理意见的自己。

对于“未知的自我”,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是不断发现自我与修正自我的过程。未知的自我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随着沟通的精进,你与他人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这时候会发现自己“未知的潜能”,这个潜能会成为你的优势所在。

混沌大学为苦于找不到有效沟通方式,猜不透别人话语中真实想法的你,准备了一次7天免费音频课程——《沟通,从心出发》邀请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教授,教你读懂他人想法、突破自我认知、重构有效的沟通方式,实现“自我”与“他人”的求大同、存小异。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混沌大学服务号参与,我们先了解一下本周我们将学到什么。

沟通,从“自我”到“丢失自我”

其实,80%的人际关系问题都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关注点,明确聊天目的和自己需要放弃的或改变的。从“我”出发,而不是指责“别人”。

沟通,就是相互驯化、相互包容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生长环境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接触的人不同,爱好亦不同。因此,要想与他人友好沟通,就必须了解他人、体谅他人。用“合理”取代“质疑”,即在和一个人沟通时,看清他本来的目的与意图。这个过程对你而言,可能很辛苦,因为你需要放弃一部分自我,而去了解他人的自我。

例如,一个单身汉,白天上班,晚上和一票朋友撸串,好不乐哉。而一旦恋爱,他就必须面临:朋友撸串与陪女友煲电话粥、逛街的选择。也许过去他的人生是及时行乐,但是如今却必须妥协,因为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他必须放弃自己的一部分社交,走进另一个人的生活。其实,当你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生活时,你会发现更多乐趣,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是一种和过去的自己不断告别的过程。

新的自我刚开始建立时,你会纠结、会矛盾、会彻夜难眠,甚至质疑“这还是我么,我好像成为了自己最不屑的那类人”,其实,这些也可能是你在自我升级,重新构建心智模式。越是纠结痛苦时,越是你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时候。如果你觉得不纠结、不费力,你就只是在安全区内自我彷徨。

另外,在沟通中,我们需要关心别人的目标,减少无意义的谈话。

我们之所以会与他人沟通,是因为他人对我们是有益的,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中,他(她)都或多或少给予我们知识或情感上的支持,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忘我的状态,以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谈论周遭的种种。

“通过挣脱自我,我们获得了新的视角。我们不再从主观上被融合,而是脱下戏服,创造出新的戏服,通过周期性丢失自我,更有希望找到自我。”

遗传和后天生长环境,往往导致我们去争论“他人的行为”,然而这就像不吃鱼的猫一样,你惊讶“他人怎么可以这样”,但其实每个个体行为都是不同的,我们只有对他人的行为有了更充分的理解,才能消除偏见,放过自己,也放过他人。

那么,如何理性沟通?感性认知对沟通有什么作用?如何破除偏见和他人进行高效沟通?男女之间沟通方式到底有什么不同?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邀请你参加混沌FM上线的免费音频课程,由洪兰老师主讲《沟通,从心开始》。

也许你每天有600分钟用于工作,120分钟用于通勤,90分钟用于社交与娱乐,70分钟用于吃饭。现在你只需在一周7天的时间里每天抽出10分钟,与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教授一起,探索沟通的奥秘。

参加方式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参与学习

常见问题

为什么沟通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此重要?

沟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比专业技能还要重要。有效的沟通能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理解别人真实的意图,避免因沟通不畅造成误会,比如一句简单的“好累”可能让对方误解为聊天很累,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什么是乔哈里窗格沟通模型?

乔哈里窗格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包含四个象限:公开的自我(我知道、别人知道)、盲目的自我(别人知道而我不知道)、隐藏的自我(我知道但别人不知道)以及未知的自我(双方都不知道的潜能)。通过展现隐藏的自我(如严肃领导分享生活视频)可以拉近距离,而发现盲目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有助于减少误会和挖掘潜能。

如何解决80%的人际关系问题?

80%的人际关系问题需要从调整自己的关注点开始,明确聊天目的和自己需要放弃或改变的部分。沟通是相互驯化、相互包容的过程,需要放弃一部分自我去了解他人,用“合理”取代“质疑”,看清对方的目的与意图,而非指责他人。

沟通中如何实现从“自我”到“丢失自我”?

沟通中需要关心别人的目标,减少无意义谈话,以旁观者视角看待周遭。通过周期性丢失自我(如放弃部分社交走进伴侣生活),能获得新视角,创造新的自我。这过程虽痛苦纠结,却是自我升级和重构心智模式的机会,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自己。

感性认知对沟通有什么作用?

文章指出需理解个体行为差异以消除偏见,但未直接详述感性认知作用。建议通过课程学习洪兰教授的《沟通,从心开始》来探索答案,包括如何理性沟通、破除偏见及男女沟通差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