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股国产玻尿酸巨头,许多人几乎将华熙生物与玻尿酸等同为一体。截至2020年,华熙生物占据了全球玻尿酸原料43%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供应商。
但如果只带着这个标签来看,将会漏掉这家公司很多的传奇之处。
比如:
- 2001年,这家公司亏损30多万,房无一间、地无一平,科研热情换不来企业发展。
- 2008年香港上市,路演当天雷曼公司破产,中介机构都在问要不要叫停IPO。结果公司表态,我们上市不是为了融资,而是要解决三个根本问题:企业在玻尿酸原料以外的增长可能、组织问题、人才问题。只要能发得出去,估值低没关系。
- 2017年大胆决定从港股退市,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抵押个人资产,借款40亿将企业私有化。
再比如:
- 它有很多"一举成功"的产品,"故宫口红"一炮打响,成为网红爆款,旗下"润百颜"在2020年双十一拿下天猫面部精华国货No.1。
对于这些"传奇",想必你也好奇为什么,以及是怎么做到的。本周六早9点,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赵燕女士做客混沌,为你解答。
两个能力
先来说说玻尿酸,它是一种功能糖,在人体当中主要起保湿、润滑、Q弹、修复作用。
"1个分子的玻尿酸能锁1000个水分子",这句话打动了赵燕,她看到了这句话背后庞大的市场潜力。"如果能把它用在护肤品等外用剂方面,市场将是巨大的。"
但是好东西必然难获取,难应用。如何让这门生意行得通?
1970年代,玻尿酸主要从鸡冠里提取,成本昂贵,应用极少。到了1992年,华熙生物获得了微生物定向发酵技术专利,使得成本降低。而2000年以后便进入了第三代生物技术——合成生物时代,这才使得玻尿酸能走进寻常百姓家,大规模应用。
行业迄今为止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其中有两次是华熙生物来引领的。
凭借强劲的技术能力,2003年华熙生物重新定了战略目标,自建厂、扩产能,做医药级标准认证,为高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然,有了技术还需要有转化能力,不管是原料,还是终端药械、功能护肤品、功能性食品,都一一成为其盈利点。
华熙生物的生命力来自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盈利能力,那么这两个能力是如何打造出来的?(点击小程序预约课程)
四轮驱动
2007年,华熙生物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玻尿酸企业。
当时可谓是供不应求,我们数得着的国际大牌都是他们的客户。"人家稍微催的急一点,我们的人可以把电话挂了,不给卖了。"对企业来说,这是什么神仙日子!
然而这时,赵燕感到了危机,因为缺乏前进的动力。"国际业务占了我们60%以上。如果人才没有国际化视野,组织架构承接不了,走得多远,最后跌得就有多惨。"
这个意识带来了两个决定:1. 赴港上市,给团队提供更大的舞台;2.进军药械终端业务。
做着做着,企业又做得很好了,医美、眼科、骨科,全面开花,日子又很好过了。"如果老在第一的位置待着,人是特别容易满足的。"
于是,华熙生物又开始战略升级之路……
到了现在,华熙生物兼具B2B原料、B2B2C药械、B2C功能性护肤品、B2C功能性食品四大业务板块,成为四轮驱动的全产业链平台型公司。
四轮驱动背后都有哪些风起云涌的商业变革?如何顺利生长出第二曲线?如何在"躺赢"的时候时刻保持危机感,不断变革?
组织升级
当这家公司不断刷新战略的同时,人又该怎么办?
华熙生物之前是做B端的,B2B和B2C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模式,管理方式也不一样。这时候,"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变革和人员调整。但是在上市公司的架构下,它是很复杂的。"2017年,华熙生物从香港退市私有化。2019年,登录科创板。
那么具体来说,到底什么样的团队能禁得起这样的"折腾",还保持强劲的动力?
进军C端功能性护肤品领域时,团队没有一个原来是做化妆品的,有做大数据的,有做药的,但是全新的架构下,他们能够把市场、产品、品牌,组成一个铁三角。
华熙生物有什么样的刷新组织的秘诀?
- 研发中心变为研发工作室,成果与前端挂钩
- 设立赛马机制
- 金字塔式结构升级为网格化管理体系……
2021/11/27(本周六)早9点,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赵燕女士做客混沌,为大家带来《华熙生物——持续破界创新背后的底层支撑和组织建设》。扫描海报二维码预约课程~
特别提醒:
本周六课后共学:"一"思维之单点击穿
华熙生物是如何用"一"思维来单点击穿的?
学习内容:
- 课程:华熙生物——持续破界创新背后的底层支撑和组织建设
- 练习:识别十倍速信号,构建业务护城河
- 共学:思考自身问题,教练现场反馈
本周六早上9点,带着你的思考,一起来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