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无快不破”,是很多创业者信奉的箴言。真的是这样吗?本文为混沌研习社北京分社同学李强学习后的课后感想,整理后分享给读者。
有个朋友刚刚向老板递交了辞呈,打算要去创业了。他说,厌倦了朝九晚五上下班打卡挤地铁的生活,还不如赌一把。干的好的话,一年创业,两年融资,再打拼几年上市,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小米、滴滴、美团不都是这样的吗?只要你有梦想,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我竟无言以对。
1“快公司”的泡沫
最近这几年,中国充斥了太多“快公司”的故事。在掌握时间、用户规模、市场版图先机,就等于拿到竞争护城河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速度看起来已经同成功呈正相关关系。
一些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用户数规模和收入的快速增长,成为业内瞩目的新星,甚至能够比肩BAT。这些快速崛起的励志故事,放大着人们的梦想,也制造了非常多的泡沫。
在美国,一个概念从最初成型到最终做成至少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甚至更长,中国的创业者们往往缺乏这种认识,更多的是以一种投机的心态、一味求快地杀入群雄混战中。
每当出现一轮“风口”, 就会涌现出无数的创业团队。每个团队都拿出百米赛跑的速度,做出一张又一张精美的PPT,拿到一轮又一轮的融资,然后“蒙眼狂奔”,快速扩张、扩张、扩张:利润不重要,亏损不重要,只求争夺用户,占领市场,碾压竞争对手,为梦想窒息……
葛大爷在让子弹飞里说:“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当“风口”退去,这些被台风吹到天上的猪,很快就被摔得粉碎。这几年在P2P、直播、共享单车等行业涌现出来的创业公司,大部分都经历了这样的命运。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真的是创业领域颠扑不破的真理?
2所有快的冲刺,都来源于慢的准备和积累
很多人会说,小米、美团能够快速成功,我为什么不能?这些人只看到了他们两三年的时间就做起来的这个表象,却忽略了雷军在金山公司沉淀了二十多年的事实,王兴在做美团之前多次创业失败的经历。
正因为他们常年累月积淀下来的经验、团队和对商业的精准理解,才有了后来的快速发展。王兴说,所有快的冲刺,都来源于慢的准备和积累。
实际上,今天世界上大部分超级巨头,没有一家是“速成”的。 苹果快不快呢?一点都不快。乔布斯1997年回到苹果,吃了无数亏,做了很多失败的尝试,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有了后来iphone系列的成功。
阿里快不快呢?马云在1994年开始创业之后,连续经历了四次失败。1998年创立的阿里巴巴,也是经历了几生几死,直到2006年击败eBay,才算真正站稳了脚跟。
1998年成立的腾讯,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积累时期。在最艰难的时候,马化腾甚至几度打算把QQ卖掉。
这些企业,正是因为有初期的“慢”的积累,打磨出了自己的团队、技术、战略和核心竞争力,才有了后来的快速腾飞。
而相反,在缺乏长期的积淀和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那些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的“快公司”,只是依靠资本吹出来的泡沫,很容易速生速死。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就像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过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人期一样,这是必须要遵循的规律。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只有把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完成了,才能跨入下一个阶段向前前进,操之过急就会出现问题。
正如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所言,在创业的道路上根本没有捷径。所有的创业者,基本都是在以百米赛跑的速度跑马拉松(《宝宝树王怀南:管理者心要仁慈,刀要快》)。
3没有慢公司,只有差公司
一家公司的成长就像毛竹一样,在最初的五年时间里,可能几乎观察不到它的生长。但此后5个星期内能长到90英尺的高度,依赖的是其前5年一直在悄悄地壮大的、长达几英里的根系。
创业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在创业初期,最需要追求的恰恰不是速度,而是你的用户体验、商业模式、团队和战略。
第一,打牢用户基础,不能因为快速扩张而忽略用户体验。
人的精力和公司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在全力以赴去冲锋陷阵的时候,就有可能顾不上后方了,如果此时后院失火,忽视了用户体验,那对公司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2008年之前,星巴克执迷于快速扩张,这种对“快”的盲目追求反而让星巴克陷入困境:美国门店增长遭遇瓶颈,客流量不断下降。创始人舒尔茨回归后,放慢服务速度,全力以赴提升用户体验。比如,店员不能同一时间制作两杯以上饮品;要为每一杯咖啡单独蒸牛奶;每次用完咖啡磨具都要清洗等。提升质量和服务比速度快慢更重要的理念,将星巴克从最深的危机中拯救出来。
第二,用MVP的方式寻找正确的商业模式,切忌盲目扩张。
要对用户刚需进行深度调研,仔细完成MVP,通过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完成商业闭环,切忌盲目规模化扩张。
WEBVAN是美国最早的生鲜电商。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鲍德斯在美国服务行业是一个传奇人物,WEBVAN一创立,就受到了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很多投资者的追捧。但是它在商业模式根本没有得到验证的时候,就去进行盲目的复制和放大。不但把这家公司背后的投资人拖入了深渊,也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而在WEBVAN之后涉足这个行业的亚马逊,则是通过精益创业的方式,先是选择了西雅图的一个小区进行MVP的尝试,然后小心谨慎地进行迭代和扩张,最终做成了WEBVAN没有做成的事情。
第三,战略上要沉住气,防止因为战术上的快而忽视了战略。
很多公司都是过分追求速度,其后果就是太注重技巧性操作,而忘记了战略原点,反而行进缓慢。
周鸿祎做3721时,本来有很好的机会,如果能够沉下心来慢慢做,最后很可能就成功了。他后来反思说:“当时我就想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人支持我,后来雅虎伸出一个橄榄枝,说它有技术、有钱、有品牌。我们一想,这要武装起来打百度还不跟玩儿一样?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输给了百度。我几次犯错误都是图快,所以后来我总结出来:战略上要沉的住气,战术上应该快。”
第四,打磨团队文化和价值观,防止因为盲目扩张造成内部崩盘。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根基。在企业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大量新人的涌入,会迅速稀释掉原有的企业文化,陷入混乱的局面。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不统一,会造成“既不能同甘,也不能共苦”的状态,有利益时一哄而上,有困难时作鸟兽散。
小结
对于创业来讲,快只是相对的,而慢才绝对的。没有慢公司,只有差公司。
用武侠小说来比喻,“快”是招数,“慢”是内功。只有“内功”修炼得足够深厚,唯快不破的“招数”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相反,在“内功”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地追求过快的“招数”,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只有踏踏实实苦练“内功”,在长期的积淀中打磨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