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研习社如果有用,是打开你的认知通道

这个时代我们从来不缺信息,认知边界才是唯一重要的边界。

宗毅是广东分社的社长,他经常问我:混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什么?每次被问到,我都很羞愧,因为我实在编不出混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不过,我想回答一个问题,混沌的教学理念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才是最核心的。

我想用几个关键词,讲讲混沌的教学理念,它几乎都来自于我的老师王东岳。在具体事物上,王老师从未给我任何建议,但是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我。

第一个关键词是侧枝盲端。

过去认为,生物进化都是从低等生物开始,阶梯式地从一个物种进化为另一个物种。

后来发现并非如此,一个物种一旦形成,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直至整个物种灭绝,走向盲端,也就是死路。新物种并不是原有物种的转变,而是原有物种的异端和侧枝自己生长出来的。

比如人类的祖先是鱼,这个物种5亿年以来都没有太大变化。但是鱼里有一个侧枝演变成了爬行动物,其中最主流的是恐龙,生存了1.6亿年,直到整个物种灭绝,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爬行动物里有一个侧枝进化出了哺乳动物,在人类诞生之前,90%以上的哺乳动物都灭绝了。

哺乳动物里比较高级的一支叫灵长类,灵长类的一个侧枝变成了直立人,生存了300万年后灭绝。现在的智人仅仅诞生于不到20万年之前。

所以你会看到,物种从形成到灭绝,永远不会变化,直至走向盲端,然后一个侧枝会变成新的物种。这就是侧枝盲端。

为什么会这样?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到第二组关键词:内容和通道。

你会发现任何事物,都可以从这两个维度来观察。

内容是看得见的,通道是看不见的,而内容往往是被通道预先决定的。比如,生物进化里,所有看得见的因素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但蛋白质的演化是由看不到的基因决定的。蛋白质就是内容,基因就是通道。

为什么物种会灭绝?有人说,因为物种能力下降,不能适应环境了。

恰恰相反,每一个物种走到后期,能力不降反升,能力越强,基因相似度越高。然而,生物进化的动力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前提是个体差异,如果个体一致,进化停止,必将走到灭绝。因此,能力上升,将物种固化在原有的通道里,是物种灭绝的原因所在。

有趣的是,商业上的创新和侧枝盲端惊人一致——主流衰丧、异端兴起。

每个人都喜欢在主流里,但各位切记,任何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旦开始步入主流,就是你开始衰丧的时候。所有大有前途的新生事物,一定起源于异端。

大家都希望做百年企业,但这在这个时代完全就是一个梦。有本书叫《基业常青》,里面有18家标杆性的企业,到今天为止,活着的只有IBM、惠普、索尼。没有永远的主流行业。

原因跟我刚才讲的几乎一样。企业也有看得见的内容和看不见的通道,后者决定了前者。

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企业的营收等财务指标是最重要的,事实上财务指标背后的价值网,才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谓价值网,就是技术满足需求的组合。

为什么主流会衰丧,为什么没有基业常青?

企业一旦走上主流,它的能力越来越强,管理越来越好,而这一切,恰恰把它锁在了原有的通道里。一旦生存环境变化,整个通道衰亡,个体能力再强也无力回天。

诺基亚卖给微软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CEO含着泪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

并不是诺基亚这个个体输了,而是诺基亚所在的那个价值网、那个通道——功能手机突然没有了。

那么,回过头来,混沌研习社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再看我们之前所说的认知模型,一个是内容,即信息量,知识量。一个是通道,决定信息和知识的认知模型或思想通道。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认知模型里增加新知识。但如果原有的认知模型和新的信息不能自洽的时候,怎么办?

有两种做法:一、努力拉伸原有认知模型,把新知识盘进来。二,打破原有的认知边界,建立一个更大的认知模型、更宽广的思想通道。

第一种叫无效学习。你试图在原有的思想通道里增加信息量,不仅不会提高你的生存能力,还会把你锁在原有通道,形成自我遮蔽,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

第二种才叫有效学习。打破原来的边界,换一个通道,这才是新生的力量,只有新的思想通道、新的认知模型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洞见,打开一个更大的生存时空。

要知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从来不缺乏信息量。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才是企业唯一重要的边界。

生物学上有一个懒蚂蚁效应。

蚂蚁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以集团军队的方式去采集生存资源。可是他们面临一个问题:一旦整群蚂蚁数十万、数百万到一个地方,把资源采尽,整个蚂蚁群体立即面临生存绝境。

生物学家发现,蚂蚁群体里总有几只懒惰的蚂蚁,不随蚂蚁集团行动,被生物学家称为懒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寻求生存资源眼界以外的资源空间,为蚂蚁群体下一步生存作出预备性铺垫,它们代表着蚂蚁群体未来的生存方向。

创始人要做那个懒蚂蚁,当所有的手下拼命去啄食的时候,你要一个人游荡,去寻找新的食物源。这都需要你不断提升认知,发现新的通道。

可是每个人都有去除不掉的思维盲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知识,根本不知道知识背后,居然有一个锁定你的思维通道。

所以,研习社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如果你想来这里听一些知识,获得一些信息,那可能要让你失望了。就像我的偶像熊彼特所说,一个教师如果有用,是开启学生的思想之门。研习社如果有用,不是提供信息和知识,而是帮各位开门,打开你原有的认知通道。

这几乎是中国第一个给创业者讲哲学、讲科学、讲人文、讲美学的地方,所有这些跨界的内容,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认知模型,让你看到不同的世界。

常见问题

混沌研习社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混沌研习社的教学理念是帮助学员打开原有的认知通道,而非仅仅提供信息和知识。创始人李善友认为,有效学习是打破原来的认知边界,建立一个更宽广的思想通道,这才能带来真正的洞见和更大的生存时空。

什么是‘侧枝盲端’理论?

‘侧枝盲端’理论指出,一个物种一旦形成,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直至整个物种灭绝。新物种并非原有物种的转变,而是原有物种的异端和侧枝自己生长出来的。这一理论与商业创新中‘主流衰丧、异端兴起’的现象惊人一致。

企业为什么会走向衰亡?

企业一旦步入主流,其能力越来越强,管理越来越好,但这恰恰将其锁定在原有的价值网通道里。一旦生存环境变化,整个通道衰亡,个体能力再强也无力回天。决定企业生死的是其背后的价值网,而非表面的财务指标。

什么是‘懒蚂蚁效应’?

‘懒蚂蚁效应’指蚂蚁群体中总有几只不随大流行动的懒蚂蚁,它们负责寻求生存资源眼界以外的资源空间,为群体下一步生存作出预备性铺垫。创始人应效仿懒蚂蚁,在团队忙于日常事务时,独自游荡以寻找新的食物源和提升认知。

混沌研习社与其他学习机构有何不同?

混沌研习社是中国首个给创业者讲哲学、科学、人文、美学的地方。其教学重点不在于增加信息量,而是通过跨界内容提升学员的认知模型,帮助其打破思维边界,看到不同的世界,开启思想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