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创业真命题,AI落地的十大疑惑

AI红利期,为什么还没有出现杀手级应用?为什么从技术到商业,总是一地鸡毛?用AI,最能做出颠覆式创新的是什么?为什么“滥用AI”,新的市场一定会打开?大家都能用AI,凭什么你具有竞争力?企业落地AI要花多少钱?技术相当好,但用户不买账怎么办?……AI来临,大家总是疑惑重重,有人神话AI,认为其无所不能,有人说AI又是泡沫,无法盈利……10月26日,在混沌创新大课《从红利到盈利,如何把AI应用到商业实处?》,混沌合伙人张雷,与国内第一批真正把AI落地到商业实处的4位先锋AI应用创业者,将从技术到商业,从红利到盈利,解决了我们在面对AI 时候总是被问到的疑惑。

嘉宾介绍:张雷,混沌合伙人/混沌在线业务负责人/混沌创新领教/混沌AI负责人王峰,颐挚科技创始人、混沌学园校友崔健,万幸科技创始人、混沌创新院校友任鑫,云九资本合伙人、混沌创新领教武彬,极睿科技创始人/CEO

以下是课程中的部分精彩观点:

AI红利期,为什么还没有出现杀手级应用?

抓住今天的红利,就是为明天的成功播种。当年字节跳动张一鸣抓住手机出货量和APP下载量增长的机遇,成功推出今日头条,一举成功。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

混沌合伙人、混沌AI负责人张雷老师提出了AI 应用的三大红利:

  1. 大模型的调用成本在过去半年内急剧下降;
  2. 大模型的性能也取得了显著提升;
  3. 用户基数快速扩大,中国大模型的注册用户数已超过6亿。

为什么我们还没看到AI 商业化大爆发,这其中涉及三个核心问题:

  1. 从玩具到工具的转变。
  2. 从个人应用到企业级应用的转变;
  3. 技术到商业的转化,将AI技术成功落地,并实现商业化,这是企业面对的最大的难点,两者之间犹如天堑难以跨越。

当前,正好是技术狂欢到商业应用的一个关键的转型期。

企业落地AI 最大的卡点是什么?

从技术到商业的卡点,是一号位。从个人到企业的卡点,是一号位。这两句话值得所有企业创始人深刻反思!

张雷老师认为,正是因为企业中有资源投入决策权的人,不知道AI怎么用,就会导致这个组织里认为AI没用。企业一号位能决定这家公司的资源投入在哪里,只有资源投入的地方才会有商业回报,如果走偏了,或者不得要领,所有的投入都会化为乌有。哪怕这个公司里所有人都在用大模型,也不会形成合力在某项业务上,导致落地失败。

所以,只有具备AI思维的一把手,才能够让自己的企业用上10倍好的AI红利。

用AI,最能做出颠覆式创新的是什么?

张雷老师的观点十分具有启发性,有了AI之后,服务生产力有了指数级提升的可能性。为什么这么说?每一代核心技术革命,带来的都是平权,之前是产品平权,现在是服务平权。所谓平权就是就原来很贵的东西,普通人能够以一个很低的价格享受到。

AI相比于传统的数字化IT,能够像人一样思考,灵活化应对不确定性,这恰恰能够降低大规模服务的成本。

未来,AI应用的落脚点就是服务产品化,产品服务化,产品和服务逐渐合一。最典型的就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把司机这种灵活化的服务,做成产品放到汽车中,使得汽车这种标准化的产品服务化。

为什么从技术到商业,有的企业会一地鸡毛?

据张雷老师对所接触企业的观察,技术落地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大明白”跟“想象力”的对立。他看到,有一些懂AI技术的“大明白”,因为太清楚技术的局限,而缺乏一些商业落地的想象力,而有一些有想象力的人,缺少对技术的理解,又会把AI神话。

明白的人没有想象力,有想象力的人不明白,可能就会导致企业最后一地鸡毛。

所以大家要做到先存一点明白,多一点想象力,这能够引领我们有胆识去改变现状,然后再多一点实干,实践出真知,就能够又多一点明白,进而再多一点想象,由此形成一个正循环。

为什么滥用AI,新的市场一定会打开?

云九资本合伙人任鑫老师,给我们算了一笔账。AI的算力成本token在降价,每年降十倍甚至百倍,其效果还在提升,那这意味着调用AI,每年的效果性价比提高100倍。

这时候企业做产品的策略就应该是“滥用token”,拼命地往自己的产品里面加入AI要素,因为AI每年性价比会提升,哪怕现在花了100倍的钱,只做到了1分的价值,但是很快明年就打平了,后年就赚到钱了。时代红利在这里,滥用AI,我们才能蹭得上这阵风。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你的产品的性价比就会显著的提升,用户体验也更好了,形成了竞争优势。二是,企业会打开新市场。混沌经常讲颠覆式创新,指的就是我们要做新市场,用新技术打开新市场。当AI每年带来100倍的性价比,而你的产品里面用到AI生产要素足够多,成本会急剧下降,原本被挡在这个市场外面的更多的、更大的、低端的市场,就会被打开。

举个例子,用AI 律师帮你写律师函,你在健身房的300元押金能够去顺利要回来。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以前请个律师就要花费3000。

AI来了,怎么去发现创业机会?

这场分享中让人非常惊喜的一个例子是AI+养老行业。颐挚科技创始人王峰老师,是AI+养老领域领航者。长期以来,给老人提供照护的服务,相关人员总是存在会不会、做不做、好不好这三大难题,让服务难以稳定化、规模化。一直以来,王峰老师想解决这个问题,但苦于没有很好的手段。

而AI 来袭,让解决行业痛点有了机会,这背后是巨大的黄金赛道。让AI去解决服务人员会不会的问题,让AI去监管服务者做不做,做得好不好,由此全面地对服务结果进行一个评估,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就是从行业去看AI,AI能让行业里原来很多的卡点得以克服。

同时,AI的技术迭代非常快,我们又要从AI去看行业,用AI能进一步赋能业务。 AI的嵌入能大大降低老年人使用工具的学习成本,“我们要做到老年人只要会聊天就会用AI,成为老年人和AI应用的一个连接器”王峰老师说,由此他们做出了企业的第二曲线——老年人社群。

大家都能用AI,凭什么你具有竞争力?

这是个很扎心的问题,万幸科技创始人崔健老师给出了自己的解答。AI大模型很有用,这谁都无法否认,但是如果企业希望二话不说直接去用,其实是很难建立起来差异性竞争力的。因为你能用,你的竞争对手也能用,那就对你来说就是没用。

所以,企业也要尝试第二种使用AI大模型的方法,二次训练,这样比较容易建立起来竞争壁垒。企业不能盲目去AI+,要站在行业的角度,明确自己在行业内的独特能力,再+AI,形成竞争力。

这是崔健老师真刀真枪花了 600万得出来的经验,他将AI用在装修上,将AI进行再开发,用二次训练,使得AI文生图效果更能直接被客户所接受,将设计费省了90%,曾经在去年年底实现了一个月入账400多万。

做AI要花多少钱?

崔健老师在现场给出了一个震撼的数字,只要 30万,企业或许就能把AI用起来。高效AI团队的搭建、合适大模型的选择与优化,使原本需要百万级的投入缩减到十万级。

根据他的经验,企业快速跑通AI 落地,主要的费用是:首先,研发人员,一些情况下一个研发人员足矣,其次,是大模型的选择,国内的百度、智谱、科大讯飞都可以,前面提到调用成本已逐渐降低,再者是服务器的选择。其实一年大约30万左右,就足够了。

而这一切,关键在于企业一号位要先想明白,AI在你的行业里具体应用在哪些部分,以及如何应用,这是不需要花钱的。如果你搞不清楚这一点,投入再多的钱也是浪费。

任鑫老师进一步呼应,他看到很多成功的公司,甚至花费3万不到,可能只用了3000块就用起来AI。这轮AI应用浪潮跟以往数字化转型大为不同的一点就是,数字化转型就像企业引入了一个大科技,但这一轮AI更像是个体化赋能工具,像是为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配备了一个“AK47”,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把公司员工调动起来使用AI,激励他们提升效率,从小切口出发,逐渐去发现企业AI应用的最佳落地场景。

技术相当好,但用户不买账怎么办?

极睿科技创始人武彬老师,用人工智能来做电商服务,一方面帮助卖家用AI来剪辑视频,做电商内容,带来了营收翻倍。另一方面,自己直接下场用AI 视频卖货,他们在今年年初成立了自己的MCN机构,注册了100个账号,“滥用出奇迹”,每天发5000条视频,每条都挂有电商产品,一个月卖出两三千万GMV,然后从中抽佣。真是非常巧妙的落地场景。

然而这家公司走过了一些弯路。曾经他在创业早期,也热衷于刷榜,当时候所有的AI公司都在做刷榜,提升AI 的准确率,然后去给客户讲解,发现客户对此并不买账。这导致其商业化十分有限,也导致他们对AI 落地缺少想象力。

其中最大的弊病在于,有时候我们总是拿着锤子在找钉子,找了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发现客户愿意付费的并不是墙上的钉子,而是钉子上挂的那幅画。所以还是要明白,客户对于什么东西是感兴趣的。有客户思维,站在客户的角度,才能做出他们需要的有价值的产品。

企业如何提升对AI的想象力?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说,不是未来来得太快,而是过去发生得太慢。这导致我们的认知远远落后,看不到可能存在的机会。

在圆桌探索流中,武彬老师提到了“想象力Max”,最大化发挥你的想象力。在AI 红利面前,在以100 倍速度提升的性价比面前,我们反倒变得手足无措,很多人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不知道该怎么去打。

他提出,做AI 产品,要经常设想,把AI所有的生产力放大100倍以后,再重新思考AI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比如,如果我有100个研发,如果我有100个AI产品经理,这个事情能变得怎么怎么好?当你站在更高的维度时候,你知道该如何打这个仗,可能今天还打不了,但是也许明年就能打得起了。

常见问题

AI红利期为什么还没有出现杀手级应用?

张雷老师指出AI应用面临三大核心问题:从玩具到工具的转变、从个人应用到企业级应用的转变、技术到商业的转化。当前正处于技术狂欢到商业应用的关键转型期,商业化大爆发需要跨越这些障碍。

企业落地AI最大的卡点是什么?

企业落地AI的最大卡点在于企业一号位。张雷老师认为,有资源投入决策权的人不知道AI怎么用,会导致组织认为AI无用。只有具备AI思维的一把手才能让企业用上10倍好的AI红利。

用AI最能做出颠覆式创新的是什么?

张雷老师认为AI带来了服务平权,能够降低大规模服务成本。AI应用的落脚点是服务产品化、产品服务化,最典型例子是自动驾驶将司机的灵活化服务做成产品,使标准化产品服务化。

为什么从技术到商业会一地鸡毛?

张雷老师观察到技术落地困难的原因是'大明白'与'想象力'的对立。懂技术的人缺乏商业想象力,有想象力的人又缺乏技术理解,导致企业最后一地鸡毛。需要先存明白,多些想象力,再通过实践形成正循环。

为什么滥用AI会打开新市场?

任鑫老师指出AI算力成本每年降十倍甚至百倍,效果还在提升。滥用AI意味着产品性价比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更好,形成竞争优势。当AI生产要素足够多,成本急剧下降,原本被挡在外面的低端市场就会被打开。

企业做AI要花多少钱?

崔健老师表示30万左右就能把AI用起来。费用主要包括研发人员、大模型选择和服务器。关键在于企业一号位要先想明白AI在行业的具体应用,否则投入再多也是浪费。任鑫老师补充说成功公司甚至花费不到3万。

技术好但用户不买账怎么办?

武彬老师分享经验指出,不能拿着锤子找钉子。客户愿意付费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带来的价值。需要有客户思维,站在客户角度才能做出他们需要的有价值产品,避免商业化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