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之后,就会更快乐更幸福吗?不,这只是一个虚幻的“假象”。周末好,我是黑卡,欢迎加入《高手攻略》,这一次,我们来谈谈心。
白天不懂夜的黑。忙忙叨叨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你是否曾认真体察过自己呢?
我想是没有。当996、007成职场常态,当各种一夜暴富的神话轮番上演,谁还有“闲情”关注“快乐”呢?
其实这种心态背后隐含的一条重要奋斗者假设逻辑是:努力实现财务自由,就能收获一切的幸福美好,可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曾在29岁便坐拥数亿财富的商业奇才邵亦波老师(Evolve 慈善基金会创办人)在混沌研习社详细倾吐了自己真实的心路历程——
我认识很多很有名、很有钱的人,有的身家达到了几十亿美金,但是他们并不一定快乐,他们面临的焦虑、困惑、压力,跟其他人都是一样的,甚至更多。
那该怎么办呢?邵亦波老师思考的结果是——
要实现人生的幸福,不能靠钱财、权力等外在的东西,而是要诉诸内心,找回真实的自我。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越长大,越失去“真我”。
两岁前的小孩子,可以无忧无虑的大笑,毫无掩饰的大哭,无穷止尽的好奇;但后来的成长中,为了取悦父母、家人、老师、同学、同事、朋友、社会,我们开始包裹上一层又一层的壳,开始蒙蔽自己,开始戴上面具,甚至有些藏在潜意识里,我们天天被它影响却不自知。
而唯有找回“真我”,才能体察到真正的快乐,具体要怎么做?我从邵亦波老师的讲述中,找到了4个锦囊,供你体味。
找回自我的锦囊一
相信真我如果想成为真正的自己,首先得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否则你有可能把那些看到真正自己的瞬间误认为是幻觉或者为此感到不可思议,仍然固守在对自己的有限的认知和期待之中。能认识到今天的我并不是真正的自我,这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不知道真正的自己的存在,就会活在情绪的困扰和自我设限中,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当我们知道真正的自己是充满智慧、力量和爱的,只不过被各种情绪和固有的思维模式淹没和掩盖时,就会想方设法把原本的自己释放出来。
二
修炼“正念”很多时候当头脑里产生一个念头的时候,你甚至意识不到,但它对你的行为和情绪有很大影响。当自己有一个念头或反应的时候,能不能停下来一秒钟,去反思一下: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有没有更深的原因在里面?举个例子,我以前开车有很严重的路怒症。虽然我平时很少发火,但是在开车的时候,经常会去骂人。老婆批评过我很多次,但我就是控制不了。后来,当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就有意识让自己的心停下来,去观察这种情绪,去了解我内心的一些假设(比如,这个人是个坏人,故意和我作对!)。因为你去观察的话,就不会跟情绪融为一体,不会被它所控制。所以,内心就可以很快平静下来。
三
敞开心灵大多数人的心灵都是自我封闭的,基本不对别人开放,尤其是对于陌生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在保护自己,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但是如果心灵不开放,活着的乐趣也就没有了。生命最有意义的东西,基本上都跟心灵有关。比如你看一个电影,或者看一本书,听一首歌,你的内心可能会被触动、被感动,这些都是跟心灵有关的东西。要敞开自己的心灵,需要一定的勇气。可以慢慢去尝试,去突破,一开始可以在小范围内敞开,得到越来越好的反馈之后,再逐步去扩大范围。
四
心灵连接一个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大脑主要作用是做divide(区分),而心灵的主要作用是联合和汇总,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大脑大多数情况下看到的东西是,每个人跟我们有哪些不一样,会关注他的想法、穿着、地位等等,而当我们打开心灵去看的话,会发现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我们想要的东西、担心的事情都是一样的。divide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因为divide以后,我们才能了解不同部件之间的关系,发现定律和规律。了解了这些定律以后,才可以创造新的东西出来。但是divide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整个社会的文化就是把东西拆分开来,人也变得越来越个体化,每个人都是为自己个人打拼。在这种状态下,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强烈的孤独感。这是西方社会100年前发生的事情,现在也在中国发生了。要消除这种孤独感,就需要找到真正的自我,打开我们的心灵,用心灵跟他人的心灵交流连接。
总之,要找到真实的自我,就要解开包在我们身上的一层一层的壳,这需要靠时间、阅历、体验。
不过,这个过程中,有两大关键点值得你特别关注:
什么东西能让你感到愉悦,能让你持续满足,能让你不厌其烦地做下去,就是你的天分,你的命运;相反,什么东西让你恐惧,那就是你的真正边界。
秀场亦是道场,此中自有修行,一起共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