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阅读量百万的笔记,需要这样学习|微课堂精彩内容

达芬奇的笔记是怎样的?思维导图是做笔记的一种方法?世界大脑先生为什么影响力波及全球?逻辑体系是失洽的,为什么

达芬奇的笔记是怎样的?思维导图是做笔记的一种方法?世界大脑先生为什么影响力波及全球?逻辑体系是失洽的,为什么还要训练思维?这些看起来深不可测的问题,有个人思考得特别清楚,并且运用它做出了阅读量超过百万的笔记,他是笔记侠创始人柯洲。

本周三创新微课堂,柯洲分享了他是怎么慢慢的学习,快快的成长,做出阅读量百万的笔记的。

演讲者|柯洲(笔记侠创始人)在一个信息自由流通的宽裕年代,在汹涌而来的信息面前, 我想问下大家,是否有知识的贫穷感?如何摆脱知识或者智慧的贫穷呢?我是一个蛮贫穷的人,所以我就经常做笔记或者看文章,因此,今天的分享,我还是和以往一样,会说以下分享来自嘉宾笔记,并非来自我。

怎么提高记忆?怎么做笔记?

成年人记忆能力20%,思维能力80%

提高思维靠想象和联想

笔记跟人的记忆是有关系的。按照人的记忆结构,如果24小时之后没有复习,那么80%内容就会在记忆中淡忘。在一周之内没有再阅读,那么信息就会慢慢地消失。这就是人的记忆情况,所以,一个人的学习一定需要复习。

在这里,我推荐一个提高记忆的复习方法:短期记忆—长期记忆=5次重复:学习结束之后立即复习一次;1天之后复习;1周之后复习;1个月后复习;3~6个月后复习。

但是大家也许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我建议大家一个方法,找一些专注于标签内容的公众号,然后经常反复阅读。比如讲新媒体运营的插座学院、讲如何学习并制订梦想清单加以行动的行动派,还有一种方式,参加学习活动,比如研习社的活动,它会不断加深你的认识。

被英国誉为记忆力之父、“思维导图”开创者东尼·博赞,70年代在BBC做了一个视频,他想帮助人们解决一个问题,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名为“开启大脑”,第一次向世界介绍“思维导图”。本来只安排一集的栏目,最后变成10集,并连续播放了十年。

他说小孩子的思维能力比较弱,80%能力是记忆能力。随着慢慢成长,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占有比例再开始发生变化。等到成年的时候,记忆能力会达到20%,而思维能力达到80%。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这位世界大脑先生做了一个栏目,这个栏目热播后,也让“思维导图”开始走向了影响全球3亿人之路,而“思维导图”就是做笔记的一种方法。

我们现在看笔记,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笔记看得越多,越觉得乱;看得少,又怕学不到。

东尼·博赞当时在研究心理学,就看过达芬奇的笔记,后人说,如果达芬奇的笔记早一点被发现和披露,人类文明就会提前三百年,因为达芬奇已经在当时就画了大炮、飞机等等。

那么达芬奇的笔记是怎么做的呢?通常,一个真正好的笔记,会讲究脉络清晰、层次递进,而达芬奇的笔记就不存在这个现象,他会画图片、标色、文字加粗,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思维导图”的模型。

他从达芬奇的笔记发现两个关键:想象和联想。你可以把你学习的东西进行想象和联想,从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中固化知识,而从心理角度讲,想象和联想也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因此,人类利用一份充满想象和联想能力的“思维导图”能更好地记忆和思考。人类的思考本来就不是线性的,而是蕴涵各种可能性,每个链接点链接,能形成强大的网络。

提问式学习和记忆能力

问出好问题,胜过好答案

找到适合你独有的学习方式

公众号“李叫兽”李靖说:“问出正确的问题,好于得到最好的答案。”

我要学,这是自动自发,这就是为什么知乎如此牛的地方。多问问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用?找谁学?

很多人关心怎样去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这个本源就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适合我的并不见得适合你。

萧秋水说:“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为了你自己,你在探求一个关于你自己的答案,所以,今天你要带着一个问号来学习:这辈子,你到底想要活成什么样?为什么我们在面对大量碎片化知识的时候,却无能为力?为什么我们每天疲于奔命学习,却没有效果?原因在于,我们并不清楚这辈子我们想要活成什么样子,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首先我们要非常清楚一件事情的本源是什么?它的概念以及定义是什么?清楚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它。”

结构性知识最有力量

知识学习四步骤:了解、掌握、熟练和精通

笔记侠要做的是“如实加工,还原本相”

正如飞博共创伊光旭所说:“片面知识是有漏洞的,结构性知识最有力量,完整式学习才最有效。”

学会结构式地看书、学习,而不是泛泛地浏览;用自己的思想拷问反思自己;建立一套完善的训练体系来强化知识和经验,要学会反复、反复再反复。同时平衡学习速度。

萧秋水说:“如果你有了非常稳固的知识体系,就不会再去害怕那些碎片。稳固的知识体系会把很多的碎片吸附在上面。我们的知识获取是要有目的、有选择的。”

建议可以加入一些群,现在有一句话,就是社群已经成为是公众号内容的黑板报。朋友圈有太多内容了。

正如萧秋水所说的知识学习四步骤:“了解、掌握、熟练和精通。”

建议建立单点突破的群,比如好多人喜欢段永朝老师的内容,还会根据他的演讲笔记做思维导图和学习笔记,那么是否可以建一个群讨论,根据这种方式,通过你的内容和出发点,就会链接到另外一个拓展点。

你要找到一个兴趣,就会有许多志同道合聚合在一起。当学习到一个程度,就可以邀请段永朝老师为入群,帮助大家固化知识。

如今,各类群都是臃肿的,大家都没有闲暇打理,而群也会慢慢走向单点。如果你是该标签内容的创作者,建议这个群不要由你来发起组建,因为这样就会变成线性管理。

笔记侠做的知识是“如实加工,还原本相”。我们正在努力从提供知识,让用户足不出户,到未来可以提供批量化且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从记住到会用、从记忆到计算、从储存到运算,实现从知识到操作的关联,完成体内知识和体外知识的融合。

*本文根据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创新微课堂内容整理,欢迎转发分享。

被互联网重构的科技世界

人工智能将飞速伸向未知领域

拥抱人工智能,一起看见未来

12.4/5/6,北京,余凯、王田苗、吴甘沙、凯文·艾什顿

研习社《创新模块之人工智能》

下周四(11月12日)中午12点准时报名

戳这里,报名《场景革命的东西方对话》课程(仅有少量余票)

常见问题

如何提高记忆能力?

根据人的记忆结构,如果24小时内不复习,80%的内容会被遗忘。推荐5次重复复习法:学习后立即复习、1天后、1周后、1个月后、3-6个月后各复习一次。通过反复阅读特定公众号内容或参加学习活动,可以加深记忆。

思维导图是什么?它对学习有什么帮助?

思维导图是由东尼·博赞开创的一种笔记方法,灵感来源于达芬奇的笔记方式,结合了图片、色彩和文字。它利用想象和联想来固化知识,因为人类思考是非线性的,思维导图能通过节点链接形成强大的知识网络,从而更好地记忆和思考。

成年人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各占多少比例?

成年人的记忆能力约占20%,而思维能力则达到80%。这与儿童时期相反,儿童时期记忆能力占主导(约80%),随着成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并成为主导。

什么是知识内化需要的三种能力?

做好知识内化需要三种能力:结构化(庖丁解牛,条分缕析)、本质化(大道至简、深入浅出)以及高频化(快速内化、构建认知)。这三种能力有助于将外部知识转化为个人认知。

如何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体系的本源是明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清楚概念定义,进行结构性学习而非泛泛浏览,并通过反思和建立训练体系来强化。稳固的知识体系能有效吸附碎片化信息,学习需要有目的和选择。

笔记侠的知识处理原则是什么?

笔记侠坚持'如实加工,还原本相'的原则。其目标是不仅提供知识,未来更致力于提供批量化且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从记忆到应用、从知识储存到知识运算的转化,完成体内外知识的融合。